核心提示:不知道大家都听说过"纸盒狗"吗?听上去还挺有意思的。近期,一种手工制作的"纸盒狗"风靡中国高校。大学生掀起的这股新风潮让很多成年人不明所以,而他们却乐在其中。
不知道大家都听说过"纸盒狗"吗?听上去还挺有意思的。近期,一种手工制作的"纸盒狗"风靡中国高校。大学生掀起的这股新风潮让很多成年人不明所以,而他们却乐在其中。
“纸盒狗”制作简易,只需一些废旧纸盒和随手可见的小玩意儿,但大学生的无穷创意给每个“纸盒狗”都赋予的独特气质,或搞笑,或可爱,或威风凛凛,经互联网传播后火遍全国高校。
东北师范大学的李婧很喜欢小狗,为弥补集体生活没办法养狗的遗憾,她乘此机会制作了一个“纸盒狗”。“前两天牵它出去遛弯,好多人都来夸它可爱,已经是‘明星狗’了。”李婧话里话外都透出对小狗的喜爱。
遛“纸盒狗”似乎正在成为大学生的“新时尚”。在操场、超市、宿舍,只要牵着“纸盒狗”,即使素不相识也能相谈甚欢。
东北师范大学的范欣然则是因为朋友向她“炫耀”小狗,她不服气,也跟着做了一个,牵出去遛弯不仅有人求教程,还有人来给小狗“提亲”,令她也哭笑不得。
“纸盒狗”玩法多样。“拴”在寝室门口的小狗不仅能“看家”,还能收到别人投放的小零食。范欣然俏皮地在门上贴了张纸条——不想和没有小狗的寝室说话。社交媒体上,大学生举办的“纸盒狗”交流会让人忍俊不禁。有些高校还组织“纸盒狗”创意评比。
当然,对于这种行为也有人觉得幼稚,话语里甚至略带苛责。对此,李婧表示“不care”(不在意,无所谓),自己快乐才是最重要的。范欣然不讳言制作“纸盒狗”有猎奇和跟风的心理,但却享受制作过程,觉得非常解压。她还告诉记者,“纸盒狗”作为交流媒介,可以帮助自己与不太熟或者不认识的人多交流。
在网络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国年轻人,在社交上有着与长辈不同的偏好。近些年兴起的桌游(剧本杀、狼人杀)、集体生日会、阅读挑战赛等趣味社交活动都深受欢迎,时下流行的“纸盒狗”亦是如此。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曲红梅认为,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但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内心是渴望面对面交流的。疫情之下,大学生们走到户外,基于共同兴趣面对面交流,有利于舒缓压力,健康成长。
曲红梅表示,这一代年轻人从小就接触各类文化艺术的熏陶,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也更独立、更注重精神上的快乐。只要“趣味社交”不低俗、恶俗,都无可厚非,亦无伤大雅。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卓商务会员投稿发布或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shangwu888@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