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恒大物业,作为恒大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一直被视为许家印的“现金奶牛”,在房地产行业中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然而,自从2022年3月,恒大物业发现其134亿元的存款被恒大集团等第三方挪用后,恒大物业与恒大集团的关系就出现了裂痕。
恒大物业,作为恒大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一直被视为许家印的“现金奶牛”,在房地产行业中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然而,自从2022年3月,恒大物业发现其134亿元的存款被恒大集团等第三方挪用后,恒大物业与恒大集团的关系就出现了裂痕。
恒大物业开始向恒大集团等追偿,并对涉事的高管进行了清理。2023年9月,恒大物业更是将恒大集团等告上法庭,要求归还挪用的资金及利息。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让恒大物业的股价出现了大幅波动。恒大物业为何要与恒大集团决裂?恒大物业的诉讼有没有胜算?恒大物业的未来发展会如何?
一、恒大物业的存款被挪用的始末
恒大物业的存款被挪用的事件,可以追溯到2020年12月,当时恒大物业在港交所上市,募集了约118亿元的资金。这笔资金本应用于恒大物业的业务发展,但却被恒大物业的6位高管以“存单质押”的方式,分三次向恒大集团等第三方提供了贷款,总额达到了134亿元。这些贷款的利率高达10%至15%,远高于市场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恒大物业的董事会审批,也没有向股东披露。这些高管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公司治理的原则,损害了恒大物业的利益,也给恒大物业的财务状况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2022年3月,恒大物业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这一问题,随即展开了内部调查,并向恒大集团等第三方发出了追偿通知。恒大物业还对涉事的高管进行了清理,包括解除了甄立涛等人的董事职务,以及终止了赵长龙等人的劳动合同。恒大物业还向监管机构报告了这一事件,并承诺将采取一切合法手段,保护公司和股东的权益。
二、恒大物业与恒大集团的诉讼
恒大物业向恒大集团等第三方追偿的过程,并不顺利。恒大集团作为恒大物业的控股股东,一直处于债务危机的困境,其资金链紧张,无力偿还恒大物业的贷款。恒大集团曾承诺,将通过转让资产给恒大物业来抵消相关款项,但至今未能兑现。恒大物业与恒大集团的关系,也由合作伙伴变成了对立方。恒大物业不仅减少了向恒大集团提供的服务,还拒绝了恒大集团的收购要约,甚至将恒大集团等告上法庭,要求归还挪用的资金及利息。
2023年9月,恒大物业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将恒大集团、恒大地产、恒大汽车、恒大健康、恒大文化等恒大系公司,以及涉事的6位高管,共计12个被告,告上法庭,要求归还挪用的资金及利息,总额达到了146.5亿元。恒大物业表示,这是在与恒大集团等第三方协商无果的情况下,采取的最后手段,目的是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恒大物业的诉讼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让恒大物业的股价出现了大幅波动。恒大物业的诉讼有没有胜算?这要看法院的判决,以及恒大集团等第三方的反应。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恒大物业的诉讼,无疑是对恒大集团的一次重大打击,也是恒大物业与恒大集团的一次彻底决裂。
三、恒大物业的未来发展
恒大物业与恒大集团的决裂,对恒大物业的未来发展,既有利也有弊。恒大物业可以摆脱恒大集团的影响,实现自主经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恒大物业可以通过加强第三方拓展,提升服务质量,增加收入来源,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恒大物业也可以通过诉讼,追回被挪用的资金改善财务状况,增强流动性,降低债务风险,保障持续经营。恒大物业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房地产商或资本方的合作,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多元化和跨界化的发展。
从不利的方面来看,恒大物业会失去恒大集团的支持和输送,无法享受恒大集团的资源和优势,会面临恒大集团的竞争和对抗。恒大物业会受到恒大集团债务危机的影响,无法及时收回应收账款。
恒大物业把恒大集团等告了,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也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反映了恒大物业的内部问题,也影响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卓商务会员投稿发布或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shangwu888@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