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棚户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是惠民利民的好事,但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几百户居民因棚改小区被鉴定为D级危房,陷入多年有家不能回的窘境。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棚户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是惠民利民的好事,但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几百户居民因棚改小区被鉴定为D级危房,陷入多年有家不能回的窘境。
近日,明水县棚改项目和谐家园小区的多位住户向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热线400-800-0088反映称,他们入住的棚改小区,建成9年就被鉴定为危楼。2019年10月,当地要求300多户居民和商业服务全部搬离,但危楼何时能拆除重建至今没有明确时间表。
和谐家园小区位于黑龙江省明水县市场街和团结路东北角,算是在当地较为繁华的地段。说是小区,其实只有两栋楼——A栋和C栋,共331户,面积约2.5万平方米。两栋楼均为地下一层和地上六层。A栋地下一层至楼上二层为商业服务区,三层至六层为住宅;C栋地下一层是地下室,一层是商业服务区,二至六层为住宅。
两栋楼此前已被鉴定为危楼,2019年10月,所有住户和商业服务人员都被要求强制搬离。小区楼房表面看起来还相对较新,里面却破乱不堪。搬离后的住宅楼里,只剩下满地的垃圾和废弃的生活物品。
A栋楼住户陈向阳(化名)说:“看看这下沉程度,住了9年就成危楼。这是我的房子,看这中间塌的程度,明眼就能看出来。地砖都鼓起来了,北面的阳台吊顶根本就吊不住,试着吊了3次,这种情况能钉钉子吗?”
陈向阳现场拿出一根笔直的木棍,一侧抵着墙边平放在客厅地板上,另一侧木棍竟悬空5厘米左右。记者又来到另一户棚改回迁户的家里,住户张胜(化名)说,在房间里跺跺脚,震感都很明显。“楼层都有震感,这太邪乎了。”
多位小区居民告诉记者,房屋质量问题早在2017年就开始暴露出来,大家不敢住下去,开始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
居民孙先生说:“在2017年,楼板就开始下沉,然后开始整改,后来老百姓都发现楼板下沉了,初步鉴定是D级危楼,之后再鉴定,还是D级危楼,我们搬出去以后又鉴定了一次,仍然是危楼。”
2019年8月和2020年5月,明水县相关部门委托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二工程质量检测站,先后对和谐家园小区棚改工程综合楼A座和C座主体结构安全性进行鉴定,鉴定结论两栋楼均为D级危楼,鉴定报告明确,小区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应立即处理。报告还披露,和谐家园这两栋住宅楼始建于2009年,施工单位为绥化市青冈县长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绥化市监理公司明水分公司。
棚改小区出了质量问题,331户居民已经搬离4年多,危楼一直没有被拆除,新楼重建更是遥遥无期。当地政府发给每户每年4800元的临时安置费。小区居民吕先生说,明水县的租房价格每年平均6000元至8000元,家里需要添钱租房。
吕先生说:“房租费交不上,住不上房子。眼看到2024年,4800元的临时安置费根本不够,租房需要8000元至9000元,个人还得多掏4000元至5000元垫付。”
和谐家园小区的居民们告诉记者,去年10月份就领到了今年的临时安置费,10月份以后到明年的安置费用,现在还没有着落。另据小区商业服务业主们反映,小区约有80多家商户,相关安置费用已停发2年多。
小区住户佟先生告诉记者,这里曾是平房,他在平房里住了一辈子,好不容易住上了楼房,结果还是危楼。另一棚改回迁户吴先生说,这几年他光搬家就搬了5次。
吴先生说:“找房子都找了五六次。他们驱赶我们,并且说是要卖房。”
为安置和谐家园小区的住户,明水县曾向黑龙江省财政厅申请超过1亿元的债券资金用于重建新楼。这笔钱已于2021年7月拨付。2年多过去了,危楼为何拆不了?
2021年7月,小区居民曾在黑龙江省政府官网给省长留言反映问题,绥化市政府的公开回复中提到,确定和谐家园小区住宅楼工程质量问题为工程质量事故,需进入司法程序处置,在确认责任主体前,该楼不能拆除重建。到公开回复的时间点,和谐家园小区项目已完成了可研、评审、发改委立项、施工图初设,并纳入棚改计划,待司法鉴定结束,确定责任主体后启动建设。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卓商务会员投稿发布或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shangwu888@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